528家科創板公司IPO募資逾8200億元 長三角撐起“半壁江山”
        2023-06-05 07:51:28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邢 萌

        近年來,科創板上市公司隊伍快速擴容,市場資金加速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累計IPO募資額達8223.62億元,平均每家募集資金15.58億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關注的是,從科創板開市至今,長三角地區始終保持著IPO數量的領先優勢。目前,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覆蓋全國23個省份,近半數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長三角地區IPO數量占半壁江山

        科創板開市近四年來,全國各省份IPO數量排名中長三角地區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已覆蓋全國23個省份,數量排名前五的為江蘇102家、上海82家、廣東81家、北京71家、浙江46家,合計382家,占比72.35%。

        “江蘇經濟發展水平高,在產業政策、產業鏈條、科創人才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工業富聯副總經理兼首席法務官解辰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江蘇在產業政策上,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以及新材料等領域,產業政策方向與科創板定位基本一致;實施“產業強鏈”政策,小而美的科創企業更容易在省內某一鏈條上專研發力;科創屬性的核心在于人,從人口流動數據上看,南京、蘇州等江蘇主要城市近年來都是凈流入,科創人才流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長三角地區IPO數量基本占據科創板的半壁江山。截至5月底,長三角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合計252家,占比47.73%。而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12家來自長三角,占比48%,與目前基本一致。

        “長三角地區在科創板IPO方面保持領先,主要得益于該地區的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與創新創業基地,吸引了大量科技型企業入駐。該地區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為科創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疊加政府對科技創新發展給予的大力支持,長三角地區逐漸形成了產業鏈、人才、政策相協同的發展優勢。

        楊超進一步表示,長三角地區金融資源豐富,擁有配套的大型金融機構和投資基金,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融資支持,推動科創企業源源不斷的上市。

        未盈利公司青睞第五套上市標準

        科創板是最早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的板塊,對于不同類型企業設置了不同的上市標準,由于上市條件的多元化與包容性,一批特殊類型優質企業得以上市融資,部分企業已實現盈利,成功“摘U”。

        “通過多元、包容的上市標準,推動創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有助于釋放科創板企業的發展動力,促進技術與資本的良性循環。”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培杰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科創板存在一批特殊類型上市企業,目前已累計有18家公司“摘U”,實現盈利。

        楊超認為,包容特色類型企業上市能夠為創新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有助于緩解該類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通過融資手段,有助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此外,還豐富了科創板的投資標的,提高了市場的多樣性,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

        截至5月底,51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16家為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數量最多。

        解辰陽分析稱,第五套標準不設置財務指標方面的安排,對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均沒有要求,可以說是為未盈利的硬科技企業,特別是醫療企業量身定制的一套上市標準。目前采用第五套標準成功上市的科創板公司,基本均屬醫療行業。

        他進一步表示,選擇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最多,除了該套標準不設財務指標要求外,國家政策層面支持醫療創新企業上市融資,同時,適用標準有相對明確指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