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資本劉二海:新能源是歷史性機遇和投資機會
        2023-06-05 19:01:50    中國能源報

        “實現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而能源領域減碳的核心突破口則是電。由此,電動汽車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統計顯示,能源系統碳排放占比約為80%;其中,電力系統碳排放占比就超過40%。”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在6月2日舉辦的新型儲能投融資研討會上如是說。

        愉悅資本是國內領先風險投資機構,在汽車與新能源領域支持了眾多優秀企業,包括蔚來汽車、摩拜單車、途虎養車、能鏈集團、優信集團、Innovusion激光雷達、樂創能源等知名公司。


        (相關資料圖)

        在劉二海看來,全球化3.0時代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歷史性機遇。未來,能源領域投資熱點和趨勢是什么?投資又會如何反向助推能源行業和企業創新?劉二海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中國能源報:從過往投資情況來看, 2018年之前我國風險投資支持的創新企業還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及相關行業;在這個過程中,移動互聯網、中國制造、移動支付、物聯網和云及現代物流等新技術構建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熟。當下和未來您認為投資的大環境和趨勢是什么?

        劉二海:從2018年開始,新能源、互聯網與現代物流、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及中國制造一起形成了新基礎設施,一批代表性的企業正在涌現,我們已經進入新基礎設施時代。同時,全球化3.0時代也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歷史性機遇。

        當下,氣候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的議題。實現“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而能源領域減碳的核心突破口則是電。電動汽車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汽車與新能源的產業邊界在不斷拓展。電動汽車將引發汽車、能源、人工智能三場大變革。基于全球大市場,這些變革將指向諸多市場新機會。由此,以新能源汽車、儲能為代表的中國優勢產業,將在全球化3.0浪潮中大有作為。

        可能過去投資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本身,愉悅資本又增加了基礎設施模式。判斷新興技術,技術先進性是一方面,同時還要看它未來有沒有機會成為新基礎設施,成為通用型的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都是非常有前途的技術。

        而新基礎設施的特點是具有普遍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因此產業的維度十分重要。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智能網絡基礎設施化帶來的、從使用到生產到研發的產業鏈向上傳導。由于基礎設施的均等獲得性,導致行業的重要性提升了,任何技術都要運用到行業里、到產業里去解決現實問題。

        中國能源報:“碳中和及能源變革”浪潮中,您認為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催生能源領域新投資?

        劉二海: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電動汽車將發揮巨大作用。電動汽車的普及提高了電池技術進步的邊際貢獻率,進一步,促進了電池的研發投入,從而加快電池進步。同時,電的產業鏈升級正在啟動,“碳”、“電”交易市場也在形成。

        以電為核心的清潔能源,在電動汽車的普及下,也正在成為重要的新基礎設施,推動電整體發生巨大變革。

        清潔能源正在成為重要的新基礎設施,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充電網絡本身在推動電的變革。而在碳中和的驅動下,電這個行業也要被重做一遍,包括發電(風電、光電)、分布儲能、虛擬電網、輸配電、調度等鏈條,重做的過程中,任何小的改進都將產生經濟效益。

        中國能源報:風險投資聚焦能源行業,未來您的投資理念、意向和思路是什么?

        劉二海:從電動汽車引發的汽車、能源、人工智能三場大變革中,可以看到,市場的力量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2013年至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組平均價格不斷下降,由2013年的668美元/千瓦時,下降至2020年的137美元/千瓦時;2022年,維持在150美元/千瓦時左右。鋰電池價格的下降,帶動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活躍度的大幅提升。

        早期投資可能“賭”的是技術路線,再往前一步看,就是看這個技術路線有沒有實現產業化的可能。

        智慧交通與出行領域是我們深耕的投資根據地,我們也看向儲能。所有與電相關的業態,都將有被重構的空間。

        中國能源報:投資人除了選對“賽道”,還要選對“賽手”。在能源領域,除了新能源汽車等,您也投資了像能鏈這樣的公司,能否談談投資初衷?

        劉二海:我們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創業者和創業內容的匹配程度,再就是創業者是否經過“測試”,在過往創業經歷中積累的經驗。

        就企業這個“賽手”來看,目前,能鏈的充電服務覆蓋了358個城市、充電站超5.5萬座、57.5萬把充電槍;2022年全年,能鏈智電的充電量達27.5億度,同比增長116%。。同時,能鏈智電還探索創新發電場景,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利用光伏電能為新能源汽車充電,實現清潔能源的自發自用,將綠電引入充電場站。

        能夠扎根在產業里,重構產品和用戶兩端,并運用數字化智能化重塑價值鏈的創新者,就是我們看好的對象。

        中國能源報:投資如何助推能源行業和企業創新?

        劉二海: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創新,但創新早期往往以“非共識”的面貌呈現,即沒有人認為這個事可行,因為它突破了被廣泛接受的既有認知,也因此創新都是有風險的。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去消除不確定性。我們也通過組合和分散風險,抓住那些非共識的機會實現對創新的支持。

        文 | 本報記者 渠沛然

        原標題:全球化3.0時代,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將大有作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