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記者周尚伃
如今,券商正積極重塑其投行業務,以期充分發揮資本中介職能定位,進一步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券商共服務企業完成A股IPO(按發行日期統計)募資總額為1831.31億元,同比下降17%。其中,券商獲得IPO承銷及保薦收入106.58億元,同比下降15%。
雖然前5個月IPO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不過,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IPO發行速度提升,3月份、4月份、5月份單月IPO發行規模均超400億元,分別為550.47億元、452.99億元、416.47億元。
從前5個月券商IPO承銷金額來看,“三中一華”依舊包攬前四席,頭部效應顯著,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4家券商的承銷規模分別為314.79億元、257.29億元、190.98億元、143.4億元;海通證券緊隨其后,承銷規模為143.21億元。部分投行實力強勁的中小券商表現持續亮眼,例如,民生證券排名持續上升至第六,承銷金額為100.84億元。當前,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正在不斷提升,上述6家券商合計占據了63%的市場份額。
從前5個月券商IPO承銷收入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承銷及保薦收入均超10億元(收入按照承銷商實際配額統計,如果沒有公布實際配額,則按照聯席保薦機構數量做算術平均分配),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聯合、國泰君安等5家券商承銷及保薦收入均超5億元。上述7家券商合計承銷及保薦收入為68.45億元,包攬了該業務64%的收入。
華泰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表示:“全面注冊制已穩健落地,2023年以來,IPO發行效率逐月提升,預計今年IPO數量整體保持平穩。同時,注冊制改革以來,IPO市場集中度持續抬升。在注冊制背景下,投行業務對券商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要求提升,未來馬太效應有望進一步加強,大型券商將優先享受注冊制紅利?!?/p>
全面注冊制下,監管部門反復督促券商歸位盡責,形成執業質量和專業聲譽的市場化約束機制。今年4月中旬,根據《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中證協組織開展2023年券商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而評價體系中IPO項目撤否較多等問題是扣分重點。
從IPO申報項目通過情況來看,今年前5個月,共有22家券商IPO項目審核通過率為100%,但也有3家券商審核通過率為0%。去年12月份,中證協發布了首次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12家券商投行入選A類。從今年前5個月的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A類券商投行中,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國元證券IPO項目、中泰證券IPO項目的審核通過率為100%。
在頭部恒強的行業生態下,在近期的調研記錄中,各家券商投行也透露了各自特色打法。例如長江證券瞄準產業趨勢,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深入挖掘具備上市潛力的種子企業,在公司戰略重點部署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加強項目儲備,優化項目結構。申萬宏源則從戰略高度放大投行作為優質資產入口的作用,強化核心區域和重點領域人才投入,強調合規和金融科技基礎保障作用,繼續提升項目質量把控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