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驅動 理財業績比較基準頻下調 焦點日報
        2023-06-03 09:52:36    上海證券報

        銀行業理財相關準則實施的過渡期即將結束,招銀、光大、交銀等多家理財公司近期紛紛下調旗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多位市場人士表示,考慮到近期市場環境的變化,目前正是適度調低業績比較基準的窗口。

        紛紛下調產品業績比較標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多家機構下調理財業績比較基準。

        6月1日,光大理財陽光金私享增利穩健天天購(300天最低持有)發布了業績基準及說明書調整的公告。根據公告,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從3.40%至4.20%調整為3.05%至3.55%。

        招銀理財旗下“招睿零售青葵系列半年定開12號固收類”在近期也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從原來的2.70%至4.40%調整為2.50%至3.70%;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14個月定開1號”將業績比較基準從4.40%的固定數值調整為區間數值2.40%至4.50%。

        此外,還有多家理財公司有調整產品業績評價標準的跡象。

        整體來看,眾多理財產品調整后的業績比較基準明顯有所收斂,且選用區間數值型的方式進行展示。

        調整旨在滿足新規要求

        根據多份業績基準調整公告來看,此次調整旨在滿足最新自律政策要求。

        招銀理財旗下多款產品公告稱,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的相關規定,以及理財計劃產品合同條款的相關約定,對產品合同中業績比較基準相關條款進行修訂,進一步細化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原因、測算依據或計算方法等內容。

        2022年12月3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自律規范》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這是銀行業理財業務兩份重要自律文件。

        《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提出,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應嚴格區別于預期收益率,不具有約定收益的涵義,禁止以業績比較基準直接替代或實際替代預期收益率,禁止在銷售活動中以預期收益的概念誤導投資者,禁止通過調節收益等方式變相實現業績比較基準。同時該準則提供了固定數值型、區間數值型和指數型等三種業績比較基準。

        中國銀行業協會在關于《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的說明中表示,該準則的過渡期為文件公布之日起的6個月。目前,過渡期已臨近尾聲,從7月開始銀行理財產品將適用新規則。

        擔憂風險主動降溫

        除了過渡期步入尾聲,市場因素也是不少機構考慮調整業績比較基準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多款產品公告稱,根據產品實際運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對于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交銀理財穩享固收增強14個月定開1號理財產品在公告中表示,根據產品投資范圍和投資周期,通過權益類資產或優選投資策略進行收益增強,綜合評估宏觀經濟環境、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歷史走勢,參照近期利率水平、中債綜合財富指數收益率、股票市場估值水平、擬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收益水平等情況,考慮資本利得收益并結合產品投資策略進行綜合測算。

        上述產品公告稱,基于本產品的投資特點,考慮到資產的信用利差、久期敞口及流動性溢價,預判業績比較基準的波動幅度。扣除相關稅費成本之后,綜合得到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為2.40%,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上限為4.50%。

        “從不同產品披露的口徑看,除監管政策因素外,市場環境的改變也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開始呈現收斂狀態。”一位銀行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新發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業績比較基準已連續兩個月下滑。普益標準研究員李霞表示,2023年4月全市場新發2434款理財產品,其中317款為開放式產品,其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57%,環比下跌0.16個百分點;2117款為封閉式產品,其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65%,環比下跌0.04個百分點。盡管5月月度數據尚未披露,但從5月幾個周度數據看,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仍未出現走高跡象。

        有接近市場的人士表示,近期債市漲勢較好,但波動性開始增大,銀行理財大部分資產配置在債市。短期來看,投資者很難獲得如此前般可觀的回報,潛在收益率在降低,同時批量獲得優質稀缺標的能力也偏弱。因此,根據市場環境適度降低業績比較基準是較為務實的選擇。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明明認為,下半年隨著前期寬松政策的蓄能逐步釋放,經濟內生動能或回升,債券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預期或將反轉,進而推升利率水平。

        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4.50%。

        上述銀行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是銀行理財產品調整業績比較基準的一個時間窗口。如今債券市場牛市尚未逆轉,面對市場潛在波動,適度調整業績比較基準,有助于降低市場過高預期,同時也有利于投資經理理性投資。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