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酒廠的“迷之操作”。
1、“膝蓋斬”
【資料圖】
要說現在最“環?!钡男袠I,白酒高低得算一個。
看看現在的白酒板塊,比呼倫貝爾大草原還綠,買了白酒的朋友估計得天天吃面了。往年那種“吃藥喝酒”的行情,很難再看到了。
從個股來看,跌得比較兇的有舍得酒業、山西汾酒、古井貢酒、酒鬼酒、瀘州老窖這些,多家酒企的股價已經創年內新低。
整個白酒行業,從今年2月見頂以來,已連續下跌近4個月,如今較高點回撤累計近15%,“茅五瀘”等頭部酒企的股價回撤更是超過20%。
拿貴州茅臺來說,此前差點跌破1600元的關口。年初,貴州茅臺總市值一度超過2.4萬億,如今只剩下2萬億出頭,距離最高點已經蒸發近4000億。
整個行業長期下跌,這并非偶然。
一方面,白酒板塊曾在去年底一鼓作氣上漲了近50%,要知道,同期大盤僅上漲了12%左右。漲多了會回落,這是資本市場一直以來的規律。
另一方面,目前屬于白酒消費淡季,缺乏利好消息刺激上漲。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高庫存、價格倒掛現象,更是讓不少投資者心生疑慮。疫情三年,經銷商手里的庫存,可都不少。
盡管如此,有一家酒企,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酒鬼酒。
經歷連續下跌之后,截至6月7日收盤,酒鬼酒的股價已經跌破90元/股的關口,收于86.45元/股。
拉長時間來看,相比2021年275.59元/股的歷史最高位,酒鬼酒的股價已經——縮水68%。
▲圖源:百度股市通
這已經不是什么腰斬,而是把膝蓋以上全砍了。
這種“從天而降”的跌法背后,酒鬼酒經歷了什么?
2、賣不動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財報中尋找。
前幾年,酒鬼酒堪稱白酒企業高增長的代表。2021年,酒鬼酒實現總營收增長86.97%,凈利潤增長81.75%,在一眾白酒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2022年一季度,酒鬼酒更是以86.04%的同比增長拿下了16.88億元的營收成績,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增94.46%。
但這樣的高增長很快就戛然而止。2022年二季度,酒鬼酒的收入僅增長了5.25%;三季度,酒鬼酒的營收同比增長僅2.47%。到了四季度,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負數——-27.12%。
▲圖源:百度股市通
這樣的局面,到了2023年依舊沒有改觀。2023年一季度,酒鬼酒總營收9.56億元,同比下降42.87%。歸母凈利潤3億元,同比下降42.38%。
如此業績“大變臉”令人心驚。要知道,即便是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酒鬼酒Q1總營收也只是下滑了9.68%,同期歸母凈利潤則保持著32.24%的增幅。
和同行相比,白酒行業(申萬三級行業分類)14家代表企業2023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平均增長率也有9.46%。
酒鬼酒的業績走向,從另一個數據也能窺見一些端倪。
財報顯示,2021年底,酒鬼酒的合同負債達到13.8億元。但到了2022年一季度末,酒鬼酒的合同負債斷崖式下跌至約6.8億元。
截至2022年底,這一數據變成了約4.3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68.64%。到了2023年一季度,這個數據進一步下滑至3.7億元。
▲圖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此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所謂的合同負債,其實就是經銷商還沒收到貨之前先付出的錢。正常情況下,一家酒企的合同負債增多,說明經銷商對未來的預期看好,反之則說明經銷商在清理庫存,害怕囤太多酒將來賣不出去。
酒鬼酒的合同負債持續下降,意味著經銷商打款意愿在下降。其實也可以理解,如果之前囤的酒都賣不動,誰還愿意繼續大把進貨呢?
面對業績失速的局面,酒鬼酒把原因歸結為此前業績基數較高、費用改革等,但真問題其實還在更深處。
3、庫存壓力攀升
酒鬼酒當前的困境,可以追溯到2019年。
那一年,酒鬼酒開始推出“內參”,價格飆到千元以上,號稱要做“中國高端白酒四大獨立品牌之一”。為了打響這一炮,酒鬼酒曾引入了全國30多位高端白酒“億元大商”,共同出資成立湖南內參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
紅星資本局曾對這種模式進行過梳理,酒鬼酒以出廠價將內參酒銷售給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以差價銷售給一級經銷商,參股經銷商可以從銷售公司得到分紅。
在這個模式下,大商拿貨熱情高漲,酒鬼酒的經銷商數量也大增,從2019年528家增到2022年的1586家。與此同時,酒鬼酒的體量也從2019年的10億規模跨越到2021年的30億元,增速迅猛。
但問題在于,酒鬼酒的銷售實力未能跟上擴張速度。
一方面,酒鬼酒的品牌力不夠,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和茅臺、五糧液這些全國頭部有著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對于一家酒企來說,如果前期的擴張是靠向經銷商壓貨而產生的,并沒有帶來真正的資金收入,那后期的財務壓力、庫存壓力都將面臨挑戰。
根據今日酒價的數據,盡管內參酒的標價去到千元以上,但從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內參批價就在不斷下滑,到今年4月已下滑至750元左右。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內參酒售價也才750元-850元,幾乎是建議零售價的五折到六折。價格倒掛已經非常明顯。
實際交易價格低于出廠價,意味著經銷商已無利可圖,甚至可能出現虧損。隨之而來的,便是庫存的攀升。
年報顯示,2019年至2022年,酒鬼酒的庫存量由3460噸攀升至7375噸。以內參酒為例,2022年內參系列生產量1580噸,銷售量1147噸,產明顯大于銷。期末庫存量達1347噸,已超過全年銷量。
▲圖源:酒業內參
粗放式的擴張之后,如何消化積攢的庫存,將成為酒鬼酒必須面對的問題。
4、尾聲
酒鬼酒也有過輝煌的歷史。
上個世紀,酒鬼酒一度與茅臺、五糧液并稱高端白酒界三駕馬車,還在1993年超過茅臺,成為當時中國最貴的酒。1997年,酒鬼酒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最早一批上市的白酒企業。
但隨著2000年王錫炳辭職后,酒鬼酒變得動蕩。不僅業績起伏不定,大股東更是歷經數次變遷,從湘泉集團到成功集團,再到華孚集團、中糧集團。根據棱鏡此前的統計,上市以來,酒鬼酒至少經歷了10任董事長、7任總經理,離任高管多達80位。
回看過去數年,酒鬼酒的怪事太多了。大額資金消失、“塑化劑風波”、“甜蜜素事件”……更令人迷惑的行為來自酒鬼酒董事長王浩,他曾出手增持公司100股的股票,這個數額讓很多股民看呆了。
當然,酒鬼酒也嘗試過做出一些改變。例如大力治理市場竄貨和低價行為,例如進行費用改革,將市場費用投放重心從渠道商轉移到終端,不斷促進動銷。
但想要從根本上扭轉局面,我對酒鬼酒的建議只有一個:停止“搞鬼”,踏踏實實做酒、賣酒。還是那句話——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