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美債危機暫解、通脹回落、加息收尾以及科技巨頭業績轉暖的背景下,美股市場迎來一波加速上漲的趨勢。
Wind數據顯示,從當地時間3月13日至6月6日收盤(下同),納斯達克指數一路上行累計漲19.19%,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也達10.93%。若拉長時間周期來看,納指年內已漲超26%,標普500指數漲幅也達11.57%。
(相關資料圖)
對于美股此波大漲的驅動因素,業內人士認為美股看似強勁的行情背后實際上是個別龍頭科技股的上漲,基本貢獻了指數全部漲幅。
指數走強,相關ETF產品凈值也一路走高。以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ETF為例,多只產品今年以來漲超30%,其中華安納斯達克100ETF最大漲幅達到36.22%。
不少投資者不禁感嘆:“打開賬戶,每天都是羨慕"納指人"的一天!”
對于漲幅如此多的納斯達克指數,現在還能追“上車”嗎?機構又是如何看待美股后市行情呢?本期硬核選基就來看一看近期大熱的納指ETF吧!
一、 科技龍頭貢獻美股指主要漲幅
近期,美股市場迎來一波加速上漲的行情。Wind數據顯示,從當地時間3月13日至6月6日收盤(下同),納斯達克指數一路上行累計漲近19%,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也達10.93%。
若稍微拉長時間線來看,年初至今,納指以26.85%的漲幅遙遙領先,其次是標普500指數漲11.57%,而以傳統行業為代表的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較弱,年內僅漲1.29%。
從板塊表現上看,成長風格明顯跑贏價值板塊。以標準普爾美國行業指數為例,以半導體為主導的信息技術、通訊服務和可選消費等板塊的年內漲幅與能源、公用事業、金融等形成鮮明對比。
美股本輪大漲的驅動因素為何?
中金策略在研報中指出,美股看似強勁的整體表現實際上是個別龍頭科技股上漲,基本貢獻了指數全部漲幅。另外,從估值和盈利拆解角度看,估值仍是主要貢獻。這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的觀點不謀而合。
(圖源:中金公司)
美股科技股的表現帶動了市場的上漲。今年以來,AI熱潮不減,作為“最強賣鏟人”的英偉達業績大超市場預期。公司2023年一季度營收71.92億美元,環比增長19%,受數據中心業務的算力需求帶動大幅超出預期。財報利好催化下,5月30日,英偉達公司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
實際上,今年以來除了英偉達以外,蘋果、微軟、谷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股價也是一路上漲。以標準普爾美國行業指數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1.57%,其中標普500信息技術大漲近35%,標普500通訊服務漲35.27%,而除去技術、通訊板塊外的標普500指數平均值反而下跌了0.14%。
以美國高科技股為代表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表現更能證明這一點,該指數年初至今的漲幅超33%。
估值上漲是科技股走強的主要貢獻。張瑜認為,盡管2023年美股面臨聯儲加息、通脹韌性等壓低估值的風險,但隨著ChatGPT概念引發市場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成長空間的預期,估值上漲仍然是美股科技板塊上漲的關鍵驅動因素。
(圖源:華創證券)
人工智能浪潮正推動包括半導體和云計算在內的眾多公司的收入增長,這是本輪科技股上漲的核心因素。華創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根據PrecedenceReseach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在10年內每年可能增長27%,而這一市場的迅速發展令投資者對科技股反彈的持續性更具信心。
(圖源:華創證券)
二、納指ETF年內最高漲超36%?
眼看著納斯達克指數一路上漲,不少投資者羨慕不已,那目前市場上有哪些ETF產品直接投資美股股指呢?
據硬核選基觀察,目前國內并沒有直接與納斯達克指數掛鉤的ETF產品,但跟蹤納指100指數的ETF共有8只。?
先來看下納斯達克100指數:
(數據來源:Bloomberg、Wind、方正證券)
納斯達克100指數是由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行業分布集中度較高。從個股情況來看,納斯達克100指數且主要聚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龍頭個股上,前十大成分股主要為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和谷歌等信息技術、可選消費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
估值上,納斯達克100指數當前的PE為36.28倍,處于高位水平。無論是五年期還是十年期,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估值明顯高于歷史平均數和中位數。具體來看,該指數處于五年期歷史分位點的87%以上,10年期歷史分位點的93%以上。
(圖源:Wind)
納斯達克100指數長期表現優于美股三大股指。據方正證券研報統計顯示,1985年以來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年化收益率跑贏美股主要寬基指數,充分體現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的優質性。?
(圖源:方正證券)
再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8只ETF:
從規模上看,跟蹤納指100指數的ETF中,廣發納斯達克100ETF以147.59億元的規模大幅領先,其次是國泰旗下的產品,規模超62億元。一般而言,基金規模越大,說明有越多的人愿意申購并持有該基金,直接反映了市場的認可程度。
從成立年限來看,廣發和國泰納斯達克100ETF的成立時間較早,也因此占據了“先發”優勢。不過,華安納斯達克100ETF雖然成立時間僅1年左右,但基金規模已超46億元。另外有4只今年上半年的新成立的基金,基金規模相對較小。
業績表現上,跟蹤標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今年以來漲33.08%,而華安納斯達克100ETF以年內36.22%的漲幅領漲8只ETF,廣發和國泰納斯達克100ETF年內均漲超31%。需要提醒的是,若拉長時間線從基金成立以來的跟蹤誤差看,國泰和廣發納斯達克100ETF的跟蹤誤差較小。
對于ETF而言,二級市場的交投活躍度是必要衡量因素,也就是流動性高低。流動性高、交易量越大的ETF產品越容易買賣。從成交額來看,截至6月6日收盤,廣發納斯達克100ETF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額為3.88億元,其次便是規模排名第二的國泰納斯達克100ETF,日均成交額也達2.55億元。
三、大漲之后,后市如何走?
回到當下,已在納指“車上”的投資者在考慮要不要止盈,沒“趕上車”的人在猶豫要不要追上去。
對于已經漲了這么多的納指和標普500指數,機構如何看?整體上,券商多看好美股科技股的向上動能,預計科技股和價值股的分化仍將繼續,但若美聯儲加息超預期,科技股則會承受壓力。另外,需警惕AI龍頭股由于估值上升過快短期出現的回調。
國金證券:展望后續,美股中與“人工智能”掛鉤的科技股仍有望具備較強的上行動能,但其他領域的成長股以及金融、材料和工業等周期性行業恐仍低迷,可能持續呈較明顯的分化走勢。
中金公司:對于美股而言,接下來,衰退、寬松以及市場風險對整體市場和科技板塊含義不盡相同。基準情形下,溫和衰退壓力對周期與價值板塊的盈利壓力更大,科技板塊反而受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通脹超預期使美聯儲加息超預期,科技股則會承受分母端壓力。而若出現因為意外風險的劇烈動蕩,也難免對獲利較多的科技股帶來一定壓力。
不過,華西證券也在提示風險:受AI等主題炒作短期過熱的影響,如英偉達、博通等短期估值上升速度較快,預計未來短期將出現回調,在后面新一輪上漲周期出現之前需要消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由于美股估值壓力沒有完全釋放充分,美國經濟端的壓力仍在,降息時點仍需進一步等待,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美股科技成長行業內部和價值行業內部還將出現分化。
華創證券研報也指出,美國銀行最新的調研顯示,在過去一個月里最擁擠交易是“做多科技股”。根據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調查5月的數據,基金經理在過去一個月間對科技股凈增持了16%,創下202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有 30%的基金經理認為這是目前市場上最擁擠的交易。?
(圖源:華創證券)
(以上觀點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