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存款利率今起調降,長期存款下調幅度最大
        2023-06-08 21:04:30    騰訊網

        六大行存款利率今起調降,長期存款下調幅度最大

        摘 要:六大國有行先后在官網更新人民幣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調整為0.2%;整存整取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則分別調整為2.05%、2.45%和2.50%

        文|嚴沁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袁滿

        繼去年9月的調整后,國有大行的存款利率于今日開啟新一輪下調。

        6月8日,六大國有行先后在官網更新人民幣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調整為0.2%;整存整取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則分別調整為2.05%、2.45%和2.50%。以上利率自當日開始執行。

        與此前對比,本次存款下調幅度較大的為長期存款。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幅度為5個基點;整存整取二年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10個基點;三年期和五年期則下調15個基點。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有大行開啟新一輪調降,后續中小銀行有望梯次跟進調降。銀行調降存款利率有助于行業整體緩解息差壓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長期看,存款后續仍有下調空間,但預計年內再度下調可能性下降。

        存款進入2.0時代,大額存單受“波及”

        “之前有的網點上浮利率還能有3%以上,現在直接進入2.0%時代了。”某國有大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就在本次調降之前,該網點三年期存款利率報價為3%,目前已經調整為2.85%。

        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多地銀行大額存單告急。據多地國有大行網點反饋,大額存單均暫無額度。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市場青睞的大額存單亦受到本輪存款利率下調的影響。某國有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此前該行大額存單利率可達到3.1%,目前已經降至2.9%。“而且暫時還沒有額度。”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我行目前三年期定期還是3.25%,抓緊上車!”隨著六大國有行同步“官宣”存款利率下調,有股份行理財經理順勢開啟攬客模式。

        截至6月8日,暫未有其他銀行同步調整存款利率。“且存且珍惜,存款利率以后只會更低。”多名銀行理財經理表示。

        從下調幅度來看,在本次下調存款品類中,長期存款是銀行的重要壓降對象。這背后與銀行負債端呈現出存款定期化傾向有一定關系。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研報中指出,截至4月末,定期存款占境內存款的比重為53.2%,較年初提升2.1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定期存款占居民存款、企業定期存款占企業存款比重分別為71.2%、67.8%,較年初分別提升3.1、1.9個百分點。“存款定期化加劇背景下,高定價定期存款推動銀行體系負債成本走高。”

        在此背景下,相較于短期存款,長期存款利率的下行之勢更為明顯。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5月,銀行定期存款1年及以內期限平均利率環比上漲,其中3個月、6個月、1年期漲幅分別為0.3BP、0.3BP、0.2BP;2年及以上期限平均利率環比下跌,其中2年、3年、5年期跌幅分別為0.4BP、1.8BP、9.1BP。

        “近期存款利率下調較為普遍,下調的期限以長期存款為主,而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銀行1年及以內期限存款平均利率則均呈上升趨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指出,2021年存款利率報價方式調整,1年及以內期限存款利率上限上調,2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上限下調,不管是從監管層還是從銀行來看,都在引導客戶資金從長期存款中向中短期存款中轉移,從而降低攬儲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王一峰看來,市場博弈機制也可能推動活期存款利率再度下調。不同于長期定期存款曲線下壓的邏輯必要性,金融機構追求盈利穩定的“自保”行為由此可能延伸至更具談判權的活期市場掛牌利率。

        呵護銀行凈息差,年內再度下調可能性下降

        事實上,對于存款利率的下行,市場早有預期。從監管部門動作來看,近年來時有降低存款成本的機制出臺。

        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便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加強存款自律管理,督促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有序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2021年6月,央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形成改為加點確定。

        2022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從銀行的反應來看,近年來銀行存款利率已呈下行之勢。

        2022年上半年,便有國有大行著手下調大額存單利率;9月,六家國有銀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今年4月,廣東、河南、湖北、內蒙古等地的中小銀行對存款利率又進行了下調;5月,先有浙商銀行等三家股份行相繼發布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公告,后有多家銀行宣布下調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上限。

        這背后是近年來銀行逐漸顯露的息差壓力。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底,商業銀行整體凈息差為1.91%,同比下降17個基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凈息差首次跌破2%。

        來源:Wind數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近年來,國內金融逆周期調節,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疊加部分儲蓄定期化增加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等,部分銀行凈息差壓力增大。

        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息差收窄趨勢已較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去年僅六家銀行的凈息差出現同比增長,其余均呈下降狀態。

        到了今年一季度,銀行凈息差收窄的趨勢仍未改善。據Wind(萬得)數據,六家國有大行凈息差均有所下降,其中四家凈息差低于1.8%的“警戒線”(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此前發布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顯示,凈息差(NIM)評分標準為不低于 1.8%)。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銀行存款成本相對剛性,存款定價下調有助于大行控制負債成本。大行調降存款利率有助緩釋存款成本剛性。據研報測算,此次調降對國有大行2023、2024年平均存款成本節約幅度分別為1.5BPs(基點)、2.5 BPs。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長期看存款利率仍有下調空間。“但預計年內再度下調可能性下降。”周茂華指出,一是,經過兩輪存款利率調降后,銀行整體凈息差壓力有一定緩解;二是,國內經濟呈現穩步復蘇態勢;三是,存款利率下調影響面大,備受關注,需要對兩輪銀行存款利率下調的具體影響進行觀察評估。

        (作者為《財經》記者)

        【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作者為《財經》記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并獲取授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