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美GDP內涵:我國是“貨與幣”結合,美國是“債與幣”組合
        2023-06-10 21:18:58    騰訊網

        揭秘中美GDP內涵:我國是“貨與幣”結合,美國是“債與幣”組合

        下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我國2022年各產業、各行業的經濟發展成果。其中,第一產業創造的增加值略微超過8.83萬億元,同比上漲4.1%。農林牧漁業創造的GDP接近9.26萬億元,增長4.3%。

        第一產業,就是我們同通常所說的農業,這個農業特指實體部分,剔除了農業發展領域的服務部分。但在單獨介紹農業的時候,不僅包括了實體部分,還包括了服務部分,這意味著:

        廣義農業的經濟內涵,要比第一產業更高。這就是南生對一些網友提問的:第一產業是農業,農林牧漁業也是“農業”,但國家公布的這兩個“農業”創造的GDP為何不一致的正式回答。


        (相關資料圖)

        同樣的,工業是制造業、采礦業的合體。第二產業則是工業、建筑業的合體,并且這個合體也是需要剔除服務部分,剩下的實體部分才算是第二產業。

        換言之,第一和第二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其他各項服務業再加上第一和第二產業服務部分的組合體就形成了第三產業。

        整個2022年,我國第一和第二產業創造的GDP合計為571509萬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換算成美元在8.5萬億左右,大約是我國經濟總規模的47.22%。

        僅看實體經濟部分,我國遠超美國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2022年GDP約為25.46萬億美元,在全球領跑。其中,第三產業創造的GDP約為20.45萬億美元,占美國國民經濟總規模的比例高達80.31%,且超過八成的比例已持續很多年了。

        2022年全年,美國第一和第二產業創造的GDP合計約為5.01萬億美元,占比不到19.7%。僅觀察實體經濟部分,我國早已超過美國,是全球名副其實的“貨物類商品”最大生產國。

        看到了吧,真正抬升美國經濟規模的是服務業,是服務業中的金融和保險、專業和商務服務、批發和零售、運輸和倉儲、房地產和租賃、信息和科技服務……

        建筑業、房地產在國民經濟統計時是需要分開的,建筑業是實體經濟創造部分,房地產是依附于建筑實體部分的服務業。

        僅觀察建筑業創造的GDP,中國是領先美國的——我國建筑業創造的GDP在2022年約為1.24萬億美元,美國建筑業在1萬億美元左右。

        但美國服務業中的人工成本很高,居民自有住房是按市場價格核算,而我國卻是按成本法核算,這導致:美國房地產業創造的GDP高達2.865萬億美元,而我國卻只是接近1.1萬億美元。

        與美國相比,我國GDP突出的是“貨與幣”的結合

        國民經濟三大產業是相輔相成的,第一和第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第三產業不僅能豐富居民生活,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而且還能反過來促進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以互聯網為例,若沒有信息傳輸、內容創造和生成部分,那僅制造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這些實體機器又有何意義呢?特別是解決老百姓溫飽問題后,滿足居民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更為迫切。

        但得有個“度”,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度”!美國經濟“去工業化”現象過于嚴重,美國經濟對服務業的發展依賴度過于嚴重,美國經濟的虛擬屬于過于嚴重。與之相比,我國經濟突出的是“貨與幣”的結合。

        貨幣、貨幣嘛,人類發明“幣”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交換“貨”!這個初衷我們中國人不能忘記,在持續推動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始終不能有意或刻意的去工業化,不能將“貨幣”拆開。

        那美國GDP,是“誰與幣”的結合呢?

        央行新聞發言人在介紹我國經濟發展成績會議上透露:我國2022年的宏觀杠桿率提升至281.6%,而且這個杠桿率在最近幾年出現了“快升和快降”,導致經濟發展與債務增長出現了短期的不匹配。

        宏觀杠桿率,這個名詞一些網友可能不太熟悉,它是全社會債務余額與當年GDP的比值。數值越高,表明全社會的利息支付和本金償付的壓力更高,也表明經濟發展對債務的依賴度更高。

        我國2022年的GDP略微超過121萬億元人民幣,宏觀杠桿率為281.6%,按此可推算出:我國全社會的負債余額在340.8萬億元左右。

        其中,我國中央政府債務余額截止到2022年為25.87萬億元,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超過了35萬億元——這里面,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務余額近14.39萬億元,專項債務余額約為20.67萬億元。

        有媒體報道稱,我國城投債余額在60萬億元左右,上述各項債務合計在121萬億元左右。那剩下的220萬億元,應屬于居民、企業和其他各單位的債務了。

        按照人民幣與美元在2022年的平均匯率換算,我國全社會總債務——也可稱之為中國國家債務總額,約為50.67萬億美元,宏觀杠桿率在281.6%。

        與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全社會債務余額與年度GDP比值已屬偏高水平,杠桿率可適當下調。

        我國經濟的宏觀杠桿率可適當下調,這只是參考發展中國家的,若與美國超過1000%的杠桿率相比,我國分明屬于“小巫見大巫”嘛。

        以美聯儲公開的信息為例,截止到2022年末,美國金融部門負債總額超過了118萬億美元(如上圖),非金融部門負債余額超過93.8萬億美元,政府部門負債總金額超過38.3萬億美元。

        居民和非營利組織負債超過19.3萬億美元,上述各部門負債合計達到了269.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10倍,大約是我國全社會負債總額的5.3倍。

        但美國2022年的GDP僅約為我國的1.4倍,這意味著: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利息支付和本金償付的壓力更高,美國經濟發展對債務的依賴程度也更高。

        與我國經濟突出“貨與幣”的結合不同,美國經濟更加突出“債與幣”的結合。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資本的不斷涌入,是龐大的消費,巨額的財政支出以及由此產生的各項債務。本文由南生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