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日訊!ST越博“股權爭奪戰”越演越烈,遭“池魚之殃”員工工資何時能發放
        2023-06-12 19:10:50    騰訊網

        ST越博“股權爭奪戰”越演越烈,遭“池魚之殃”員工工資何時能發放

        紅周刊丨歐陽倩倩

        有多名*ST越博員工表示,公司已經連續五個月沒有為其發工資了,工資停發對其生活影響很大,有的員工欠銀行的房貸已無力償還。


        (資料圖片)

        俗話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A股市場中,因大股東“股權之爭”,導致員工權益受損的事件時有發生,近日,《紅周刊》就接到了類似的爆料。

        2022年底,上市公司*ST越博(全稱: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之爭曾引爆整個資本市場,在公司高管和員工“站隊”新實控人賀靖的情況之下,原實控人李占江提起了訴訟。

        隨著雙方“實控權爭奪戰”的進行以及*ST越博的經營每況愈下,許多員工的工資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發放,之前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向員工籌集的資金也遲遲無法歸還。

        《紅周刊》發現,早在上市前,*ST越博的前身便與賀靖旗下公司有交易往來,在*ST越博深陷債務危機時,賀靖曾為其提供大額資金借款,并且在2021年下半年進入*ST越博,幫助李占江管理公司運營。但商場波云詭譎,誰曾想多年老友轉眼間卻因控制權問題對簿公堂。而最大的問題在于,遭“池魚之殃”的員工們的工資又何時能夠發放呢?

        拖欠員工工資被起訴

        近日,多名*ST越博員工告訴《紅周刊》,公司已經連續五個月沒有為其發工資了,“從去年七月份開始五險一金也沒有正常繳納”。根據一些員工的介紹,*ST越博拖欠員工工資的時間不一樣,但基本都集中在去年七月到十一月、今年三月至五月兩個時間段。

        有員工表示,其全家的生計全仰仗這份工資,工資停發已經讓其生活受到不小的影響,還有員工因為工資停發,欠銀行的房貸也無法償還。根據《紅周刊》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僅*ST越博子公司——南京越博動力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就有17名員工被累計拖欠了59.5萬元的工資。

        來自前述公司的員工林立表示,上半年公司的訂單不多,出于節流需要,公司已經要求他在內的部分人員待崗,待崗期間的工資發放情況也沒有給出具體方案。工資發不出來,工作也難找,林立每天都深陷焦灼之中。

        另一名員工李峰已經于2022年12月離職,此前他已經連續4個月沒拿到工資,其間的房貸和車貸都是通過跟親戚借錢解決,每次張口借錢讓他倍感羞愧。彼時的*ST越博正處于前實控人李占江和現實控人賀靖的實控權爭奪之中,經營一度陷入停滯,李峰對公司的未來看不到希望,幾經猶豫后決定離職尋找新機會。

        “離職時工資也沒有結算,除了我,還有很多人,目前我們已經提起訴訟,等待六月份的開庭”,李峰表示。

        不僅工資沒有發放,部分員工借給公司用以補充流動資金的欠款也沒有著落。來自*ST越博總公司的唐云飛告訴《紅周刊》,他有四個月的工資一直沒領到,不僅如此,去年4月他跟前實控人李占江簽署的“投資+借款”協議,至今仍然沒有解決方案。

        根據唐云飛提供的一份簽署于2022年4月1日的《合伙企業財產份額代持協議》,唐云飛以109.5萬元向*ST越博子公司南京越博進馳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注資,擬受讓李占江持有的該公司3.4542萬元注冊資本,進而獲得*ST越博0.0930%股權(7.3萬股),所受讓股份由李占江代持。

        協議約定,李占江應保證唐云飛所投資份額所對應標的公司股份于2022年12月30日前賣出不低于唐云飛出資金額的109.5萬元所對應的標地公司的股份份額,剩余份額所對應標的公司股份分別于2023年、2024年、2025年售出。若因非唐云飛原因導致其投資股份無法按約定賣出的,李占江應按照無法出售的股份的差額(最高109.5萬元)對應轉讓其個人持有標的公司的股份份額并將上述資金5個工作日付給唐云飛,唐云飛按照李占江轉讓的標的公司股份份額將對應合伙企業份額轉讓給李占江,并辦理工商變更手續。

        與此同時,協議還約定,唐云飛需向李占江提供36.5萬元的借款,借款期限為180天,年息10%。借款到期后,若李占江未按照約定時間歸還借款,且在催促后仍未歸還,唐云飛可以要求李占江處置其持有的標的公司股票用于歸還借款,李占江須無條件執行。

        但唐云飛透露,2022年8月份,李占江的公司股份便逐步被凍結,不管是投資款項還是借款,李占江至今都沒有歸還,唐云飛也沒有辦法處置其名下股份。

        跟唐云飛有相似經歷的員工有11位,其中以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也有基層員工多人合投的情況,金額方面,最低為100萬元,最高為7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涉及總金額達到2922萬,其中75%為“投資款”,25%為“借款”。

        唐云飛告訴《紅周刊》:“簽署該協議前,李占江召集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表示公司正面臨資金鏈斷裂問題,希望公司高管群策群力,幫公司渡過難關”。

        考慮到借期時間短(180天),回報率高,唐云飛等人便通過銀行貸款等形式籌措資金,支付給了李占江。其中貸款金額少一些的有20萬元,貸款金額多的有200萬元,如今不少人的貸款已經逾期,個人信用也受到了影響。

        此前,《紅周刊》曾聯系*ST越博新、原實控人,想就相關問題了解情況,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應。

        背后“大樹”倒地 公司業績一落千丈

        *ST越博成立于2012年4月,于2018年5月上市,是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其能夠在短短六年內成功上市,一方面是搭上了新能源發展的“快車”,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加入了沃特瑪聯盟(全稱: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二者加持之下,*ST越博的營收從2013年的100.69萬元,一路飆升至2017年的9億元,增長了將近900倍。

        但時移勢易,2017年前后新能源補貼開始退坡,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開始降溫,2019年、2020年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分別下滑28.3%和17.2%。受此影響,作為新能源商用車上游企業的*ST越博也受到了不小影響,2017年,公司業績巔峰時,當年總營收達9.00億元,凈利潤也有9425.71萬元。然而,公司業績從2018年上市后便開始“變臉”,當年的營收回落至4.93億元,同比下滑45.19%,凈利潤僅為2121.18萬元,同比下滑77.50%。

        此外,2019年前后沃特瑪聯盟的瓦解也給了*ST越博沉重一擊。沃特瑪聯盟由深圳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創辦,涵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光伏發電微網儲能、裝備制造、整車制造以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聯的運營平臺、金融服務、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產業聯盟。

        其運作規則是客戶向沃特瑪子公司民富沃能等聯盟推廣主體下訂單,推廣主體向聯盟內整車廠下達采購訂單,采購訂單中明確指定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最后整車生產完工并經檢驗合格后交付給推廣主體。*ST越博正是該聯盟的副理事長單位,有*ST越博的員工向《紅周刊》透露,公司早期訂單九成以上來自沃特瑪聯盟。

        2017年,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傾向于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沃特瑪旗下的磷酸鐵鋰電池市場迅速萎縮,加上以往以銷量換市場、研發滯后等問題集中凸顯,債務危機爆發,一段時間后,沃特瑪聯盟便瓦解了。

        背后的“大樹”倒了,*ST越博自然也難以幸免。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1年,*ST越博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的銷量分別為29479套、14319套、6802套、4465套、3939套,呈斷崖式下跌。

        由于沃特瑪聯盟瓦解引發的連鎖反應,聯盟內不少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危機,*ST越博的應收賬款也在2018年、2019年出現激增,分別達到12.55億、12.56億元,其中2019年的計提壞賬達到6.31億元。

        在前述因素影響之下,*ST越博營收持續下滑,凈利潤則不斷虧損,公司業績一落千丈,到2022年底,公司營收僅為1.42億元,同比下滑53.61%,凈利潤則虧損了2.30億元。在業績多年的虧損之下,2022年底,公司賬戶上的貨幣資金已不足600萬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則只剩224.46萬元。現在的*ST越博已經資不抵債,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08.08%。

        危機難解 實控人萌生退意

        公司經營不景氣,不久后*ST越博便陷入債務危機,當時公司除了借款外,還通過出售資產籌措資金,比如2020年底,其就出售了子公司河南暢行智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是為了籌措資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殼”。

        另外,公司也在試圖拓展賽道,增加新的經營業務來盤活資產。2020年,公司收購深圳市華灝機電有限公司51%股權,將*ST越博的業務拓展至通信行業。但該業務在2021年取得9243.86萬元的營收后,2022年便下滑近1/3。

        經過一番努力,公司未能力挽狂瀾,在業績連年下滑之下,公司當時的實控人李占江萌生退意,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李占江一邊減持套現,一邊為公司尋找新的接盤方。

        2021年底,李占江頻繁減持手中股票,當年11月10日,其與乾瀛投資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以26.56元/股的價格將持有的合計395萬股公司股票轉讓給乾瀛投資;當年12月6日,公司發布減持公告,李占江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等方式分別擬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0%。而根據2022年6月10日發布的公告來看,自2021年11月10日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以來,李占江累計減持235 萬股公司股份。

        在尋找接盤方方面,有公告的記錄就達三次,分別是2022年8月份接洽深圳匯璞盈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璞盈泰”)、9月份接洽濟源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源國資”)、11月份接洽湖北潤鈿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潤鈿”)。

        值得一提的是,匯璞盈泰和湖北潤鈿的實控人均是賀靖,也是*ST越博此前“實控權爭奪戰”的主角之一。

        昔日友人“變臉” 公司滑向“深淵”

        賀靖和李占江到底有什么淵源,為什么雙方會掀起對*ST越博的“股權爭奪戰”?

        公開資料顯示,賀靖出生于1972年,2007年至今任湖北雷雨新能源汽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7月至2019年5月,兼任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特汽”)董事長。截至目前,擔任*ST越博第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董事長、總經理并代行董事會秘書。

        事實上,賀靖與李占江淵源頗深,在賀靖執掌東風特汽期間,與*ST越博在沃特瑪聯盟內部有著深度合作,也是*ST越博上市前的前五大客戶之一,2015年至2017年,為*ST越博貢獻的營收分別為2.23億元、3.23億元、1.93億元,分別占到公司當期總營收的63.25%、49.48%、21.40%。

        此外,2020年,*ST越博為“保殼”,出售了子公司河南暢行智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使得其凈利潤三年內首次扭虧,實現利潤506.18萬元,當時的接盤方為匯天隆的子公司——武漢匯創藍天新能源車輛運營有限公司,而賀靖正是匯天隆的前大股東和前負責人,賀靖退出后,其姐姐賀艷芝成為該公司負責人。

        最關鍵的是,賀靖也是*ST越博主要債權人。根據上市公司關注函回復內容顯示,截至2022年底,賀靖本人及其控制的主體至今已分別向*ST越博和李占江個人提供借款4518萬元和5279萬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賀靖被李占江邀請進入*ST越博,負責公司內部管理。多名員工向《紅周刊》透露,早在2021年下半年,賀靖就已經以副總經理的身份進入公司,負責公司的實際運營,李占江則負責籌集資金。

        “但后來在陜西一家國企收購越博動力時,雙方意見不一致,加劇了兩人的隔閡。”*ST越博員工陳林告訴《紅周刊》。

        2022年8月,雙方的緊張情緒進一步加劇。8月李占江接洽了匯璞盈泰,并與之達成了基本合作意向,但由于李占江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完畢出資額轉讓和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此次合作被迫終止。

        11月底,被濟源國資拒絕的李占江再次找到賀靖。11月30日,*ST越博發布公告,李占江、*ST越博、李占江旗下投資機構—南京越博進馳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南京協恒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與湖北潤鈿簽署《合作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表決權委托完成后,湖北潤鈿將持有公司合計29.42%的表決權,賀靖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但12月6日,李占江以電子郵件形式向*ST越博董事會發出《撤銷函》,告知董事會取消實際控制人簽署的合作協議。對于協議簽署過程,雙方各執一詞,李占江稱其被“圍攻、脅迫、恐嚇、不讓休息”,賀靖方則認為協議簽署過程合法合規。

        值得一提的是,在撤銷函發出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7日,*ST越博的董事會通過了罷免李占江董事及董事長職務的決議,原因系李占江的現時到期未清償的債務金額較大,且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此前,因連續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公司員工對李占江已經有所不滿,據12月8日*ST越博發布的《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重大事項的公告》稱:“近年來,公司負擔日益嚴重并出現經營困境,李占江作為公司當時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導致公司沒有錢付給我們支付工資和購買社會保險。目前,李占江債務纏身,更無暇顧及我們員工的事情。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沒有工資和社保使我們的家庭生活和醫療看病都出現了巨大困難,甚至有些家庭的生活都難以為繼。”

        上述背景下,“賀靖以給高管和基層員工發工資的名義,讓公司員工集體簽名,以此獲取對全公司的支持”,林立表示。隨后,賀靖被推舉為*ST越博的總經理。

        但上述員工也表示,上位后的賀靖也并未按照約定照常發放工資,對于拖欠員工的投資,至今仍未找到解決方案。進入2023年,林立等員工所在的生產車間訂單越來越少,更多是來自以往訂單的售后服務,不少人實際上已經沒有在做工,不發工資也沒有工作量,迫于生計不少人已經被迫離職。

        據《紅周刊》了解,截至2023年6月2日,*ST越博不僅面臨6.10億元的銀行貸款逾期,還面臨諸多訴訟案件,另外,其募資投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也已停工。危機重重的*ST越博“披星戴帽”,已處于退市的邊緣。

        (注:因員工本人要求,文中李峰、林立、陳林均為化名。本文已刊發于6月10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